目录:
1.中国国家博物馆预约
2.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预约门票
3.中国国家博物馆数字展厅
4.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
5.中国国家博物馆简介
6.中国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
7.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
8.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介绍
9.中国国家博物馆需要逛多久
10.中国国家博物馆几点闭馆
1.中国国家博物馆预约
这套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出品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儿童历史百科绘本》,不仅带孩子学习历史知识,了解真实的历史生活,还包含大语文通识与传统文化。

2.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预约门票
很多历史启蒙读物一上来就给孩子讲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本来就不熟悉历史脉络,这下孩子就更容易混了还有一些书文字很生硬,在和孩子读的时候,家长还需要再用自己的话转述给她们听与之相反的是,有的历史读物为了追求有趣好笑的效果,就用戏谑的方式讲述历史,最后孩子只记住了笑点和段子。
3.中国国家博物馆数字展厅
而国博这套书让抽象的历史变得实在、接地气,让中国几千年几百年前的历史跟孩子现在的生活联系在了一起从孩子最感兴趣的10个主题入手,将知识点转化成一幅幅生动具象的画面,让孩子轻松学历史这套书,共10册,每册1个主题,分别是:。

4.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
首先,这套书是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策划、编写,2019年获得第十四届文津图书奖少儿类推荐图书的荣誉。2021年获得了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图书奖提名奖。

5.中国国家博物馆简介
中国出版政府奖是我国新闻出版领域的最高奖能同时获得我们国家出版界这两个荣誉的图书本就不多,童书更是少之又少,这足以证明该书的质量!这套书还入选了“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项目和教育部《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很多学校和机构也都在推荐阅读。

6.中国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
一、衣食住行、科技艺术等10大主题,涵盖广泛这套书选取的10个主题都是从孩子的认知出发的,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包括家庭、汉字、饮食、贸易、科技、大河文明、艺术、交通、音乐和服饰书里的文字内容来自国博的馆藏文物与考古的真实发现,由。
7.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
19位国博作者与11位编委编写,由15位历史领域专家审阅。

8.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介绍
《家,我们从哪里来》从古代儿童在家庭中的成长过程讲述了中国人的家族起源、生活姓氏、家庭观、婚姻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

9.中国国家博物馆需要逛多久
《我们怎样走遍世界》从古时候的车马、船舶、桥梁、道路、大运河等交通形式,到郑和下西洋等历史事件,讲述中国人开拓交通、认识世界的故事。

10.中国国家博物馆几点闭馆
《我们祖先的餐桌》讲述饮食及饮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人们如何获得食物,酒、盐、茶的食用,外来食品的引进,以及丰富的菜品等。

《大河,我们的开始》从河流开启篇章,讲述了中华民族诞生的主要区域——黄河、长江、辽河等流域的原始文明起源,以及我们的祖先怎样利用水来生产生活、建造城市,建立文明。

《商贸,从贝壳到丝绸》钱是怎么出现的?在一个个商贸故事中展现货币的历史,让丝绸之路的发展、城市商业街的演变变得通俗易懂。

《科技,我们的发现之旅》介绍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包括工具、建筑、冶炼、医药等多个方面,告诉孩子中国发明创造对世界的影响。

《汉字,一笔一画写文明》从甲骨文到简体字,汉字承载着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故事还原汉字的发展过程,追寻根脉、延续文明,感受汉字的独特魅力。
《服饰,打开祖先的衣橱》中国素有“衣冠王国”的美誉,从兽皮衣到曲裾、襦裙、旗装……,在书中感受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服饰文化,让孩子理解服饰融合和演变的背后,是古代中国的变迁。
《艺术,穿越时空之美》给孩子讲述彩陶、雕塑、扇面画、山水画、百宝嵌等,用艺术的光辉,唤醒孩子对美最单纯的信仰和最珍贵的天赋。
《音乐,流传千古的旋律》给孩子讲述从声音、石头到乐曲、乐器的演变并让孩子对音乐史有一个宏观启蒙每本主题下都有基本的脉络可寻,虽然没有专门强调历史线,但历史发展脉络始终贯穿其中孩子可以寻根溯源,主动探求,根据已知事物探求未知,增添乐趣。
比如,《商贸,从贝壳到丝绸》这本,讲钱是怎么来的。原始社会时期,钱还没有发明出来,人们进行物物交换。
罐子换小羊,保证不吃亏!
后来,需要交换的物品越来越多,物物交换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常的需求了,所以人们发明了贝币。
穿成一串,用起来更方便。
到了商代晚期,贝币不够用了,人们便发明了各种各样的金属货币。从左到右依次为:空首布、安阳之大刀、铜贝币
各个国家的钱币种类太多,交易非常不方便,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大手一挥:“只能用一种钱!”奇形怪状的钱都不准再用啦!将知识点从浩瀚的历史中提炼出来,清晰地展现了钱币的发展脉络,让孩子学会寻找事物背后的规律,养成善于发现问题的习惯。
二、让国宝开口讲故事这套书用这些文物将尘封的历史揭示出来,将对它们的解读和认识转化为新的历史知识孩子读到的不仅是历史,更学到了考证历史的思考过程这些文物既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博物馆展览常客,也有不被熟知但极具历史研究意义的器物。
在《家,我们从哪里来》,你可以看到远古时代的一个普通家庭是如何生活的:强壮的爸爸在外打猎,但他只有粗糙简单的石头工具——石球,所以很难每一次都打到野兽。要填饱全家的肚子,还得靠妈妈摘回来的果子。
当人们发现种子落在泥土里,会发芽、结果。于是,人们开始收集种子、种地、收获粮食和蔬菜,爸爸妈妈们的工作也有了变化:妈妈用骨梭纺织衣物,爸爸在地里用骨耜(sì)挖沟排水种地。
跟着《我们祖先的餐桌》,我们来到了三国时期一个大户人家的后厨,为了准备宴会,仆人们都在忙碌。有人杀猪,有人把鸡毛烫掉,有人用过滤好的醋给食物去腥。
饭做好,准备上菜!唐代之前,人们吃饭时习惯席地而坐,每人面前有一个矮矮的食案,大家自己吃自己的一份食物。这样的饮食方式被称作分食制,有点儿像我们在学校里吃营养配餐。
随着能吃的食物越来越多,在这处恬静的水田中,你可以见到勤劳的农夫在水田的一侧插秧,另一侧养鱼种莲。鸭子、鲢鱼、鳖、蟹、青蛙、田螺都在里面,食物的来源非常丰富。记住这幅图,后面有彩蛋!
我们收获的粮食越来越多,很多粮食被放入粮仓中储藏起来。多余的粮食就被用来酿酒,变成饮品,一举两得。位于图中右下角的文物就为我们展示了当时的饮酒器具。
食物除了粮食还有水果,我们平时吃的很多水果最初并不是在中国生长,有一些是我们的祖先千里迢迢把种子带回来栽培的,还有一些是后来的外国人进贡而来的。
要做出美味佳肴,需要在锅里放各种调料,其中最常放的是盐。在古代,制盐、贩盐都是国家的大事。盐的开采和铜、铁的开采一样重要。
每本书后特别设计了专门介绍文物的栏目——时光中的宝物。对时期、尺寸、材质、出土时间等进行了详细介绍。还有每件文物的使用者、背后的故事、象征的意义等。很多孩子读完之后会拿着书去国博里找文物。
看到这个有没有很眼熟?对,这就是前面我给大家留的彩蛋。那个恬静优美的田园池塘就是这件文物——石田塘的实景还原。
这是汉代水利工程中陂池稻田的模型这种水塘在当时的南方广泛出现,既可以蓄水灌溉田地,也可以养鱼养莲,有的还有水闸、水渠等这套发达的灌溉系统,是当时非常重要的一种水利工程三、让孩子参与历史中除了有历史知识的讲解,书里还有互动小游戏、小实验,让孩子参与到历史中,体验古人的生活,真切感受古人的智慧。
比如《大河,我们的开始》这本,首先通过历史文物还原当时黄河泛滥的现象。
《黄河筑堤图》然后通过示意图讲解黄河泛滥的原因。
最后,通过一个小实验,将孩子代入情境中,了解古人的智慧,同时学习到知识。
(净水小实验)除此之外,还有做指南针、学包二十四节气馄饨、河流生存游戏等小游戏、小实验,充分激发孩子兴趣,让孩子沉浸在书本知识中四、这是一套拓展通识的知识绘本书中为不同的历史情境加入了典故、成语、人文风俗等,在学习历史的基础上扩充知识广度,增加知识面,为孩子日后学习语文、写作文等提供素材与灵感。
我们常在书里看到市井这个词,但你知道为什么买卖东西的地方叫市井吗?
据说是因为最早的交易活动常在水井旁进行,因为前来交换货物的人不仅需要喝水,还需要用水洗净货物。
现在的孩子写错字可以用橡皮擦掉,古人是怎么修改错字的?出现笔误时,古人用削刀将错字从简牍上削去,重新再写。而这一过程,也是“删”字的由来:左侧是简牍编成的册,右侧是一把削刀。
我们经常吃的米和面,除了做成食物还有什么其他用途?米和面中含有大量的淀粉,淀粉有黏性,可以做黏合剂,是贴春联、糊窗户的好选择。
这套历史绘本,恰好可以作为孩子和家长共同的读物,让家长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帮助他们获取知识的同时又可以增进感情家长担任了书中的“朗读者”和“翻译官”的职位,结合画面为孩子做进一步的解释,让讲述的过程更丰满。
相信孩子读完这套书,能够对历史产生兴趣。只有发现历史的乐趣所在,才会深入了解和探索。让孩子爱上历史、读懂历史才是我们的初衷。有了这套书相当于敲开了中国历史宝库的钥匙,以后孩子上学读历史,就轻松多了。
团购信息
中国国家博物馆儿童历史百科绘本适合年龄:4-10岁开本:12开规格:中国国家博物馆 儿童历史百科绘本 1-5册中国国家博物馆 儿童历史百科绘本 5-10册中国国家博物馆 儿童历史百科绘本 1-10册定价:
125/5册 , 250/10册超值团购价:69元/5册 , 129/10册发货地:长沙快递:邮政偏远地区运费:港澳台不发货,新疆、西藏每套需加30元,其他地区包邮
???点击“阅读原文”直接购买
www.lishiq.com